女孩打赏主播5万,9岁女孩看虎牙直播一天打赏主播5万多元

转载 华商晨报  2018-05-17 20:00  阅读 850 次

本报讯(华商晨报主任记者 闻英奇)银行卡里5万元钱时隔几天仅剩下两毛钱,调查后发现竟是9岁女儿利用绑定银行卡的手机登录虎牙直播平台,将钱分别打赏给了不同的主播。事情发生在大连,从今年2月至今的3个月来,孩子母亲不断地向该直播平台进行申诉,但材料一直未能通过审核,钱也没能要回。

昨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能见的手机终端打赏支付功能未设置未成年人警示或禁止提醒,有案例显示,有监护人向法院起诉网络直播平台财产损害赔偿要求返还打赏钱款,被法院驳回。

案例回溯

9岁孩子打赏主播5万多元

母亲追讨仨月未果

单亲妈妈抚养9岁女儿,今年春节期间,孩子放假,母亲无暇照顾,便将手机给了女儿。

这个手机绑定的是母亲的银行卡。春节前,一位亲戚还给她5万元钱,直到临近春节孩子母亲去取钱时,才意外地发现卡里的5万多元只剩下了两毛钱。

调查一圈,母亲得知原来是女儿平时一个人在家喜欢看网络直播,并在平台内玩游戏,这5万多元钱,在2月5日这一天全部被孩子在直播平台玩游戏时以刷礼物的形式打赏给了不同的主播,而密码是孩子平时看她使用时记住的。

孩子母亲决定维权,包括向直播平台申诉。平台给出的回复始终是证据不足,申诉材料未通过审核而给予驳回。

记者调查

微信可直接登录网络直播平台支付

提醒功能没有起到相应作用

记者登录手机APP商城注意到,平台内有众多网络直播软件,其中软件名字、图标不乏露骨暗示性内容。在某款名字露骨的直播软件中,三项登录方式分别为微信登录、QQ登录、手机注册/登录,只需点击微信登录链接图标并确认登录后,即可实现关联微信账户登录。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谁的手机,只要处于解锁状态中,即可实现软件登录,而登录者完全无法界定是否为微信所有者本人。

进入APP,不乏香艳露骨的女主播照片,进入主播“房间”,手机屏幕下方有打赏的礼物图标,点击后显示各种礼物对应的人民币价格,从6元到1000元不等。在会员充值支付方式包括微信和支付宝。

此外,在一款知名的网络直播软件中,首次注册时只需要填写电话号码并输入系统发来的验证码即可注册成功,至于个人资料性别、年龄可以随意填写,即便是头像跟性别不符也能正常登录。平台首页上,有很多热门的主播推送以及网络游戏、户外直播、个性展示等分类直播。主播的直播画面不断有网友送礼物,也有主播会主动要求网友赠送礼物,而这些网络虚拟礼物都需要通过人民币购买。

记者注意到,在网络平台充值后,有的平台会弹出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提醒功能,可是如果有未成年人登录平台,只要知道手机微信、支付宝或银行卡支付密码,都能轻易实现购买礼物为主播打赏。

法院审理案例

孩子母亲起诉直播平台败诉

记者查询发现,网上公布了部分因未成年人观看网络直播平台节目打赏主播出现的经济纠纷。

今年2月,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孩子母亲起诉快手科技的案件,2017年10月5日至6日当事人9岁的儿子在隐瞒母亲的情况下,用母亲的信用卡大额充值快币,共花费人民币10014元,用于观看视频打赏女主播秀身材作品。

审理法院认为,原告自称以受损失方的身份起诉,并基于财产损害赔偿要求被告返还1万元。原告称系其儿子使用原告手机观看视频并登录其支付宝消费。根据原告的该项陈述,被告未直接对原告实施侵权行为。原告虽存在财产损失,但其以财产损害赔偿为由直接起诉被告主张返还,无事实及法律依据。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今年3月,北京石景山法院开庭审理一桩追讨打赏款案件,被告方小咖秀平台认为家长有监管义务,也应承担部分责任。

律师观点

维权适用确认合同效力纠纷

辽宁同方律师事务所刘兴伟律师认为,网络直播打赏行为是一种赠与行为,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有得到监护人的追认,该行为才有效。未得到监护人追认的应当予以返还。

黑龙江的案例之所以被驳回的主要原因是案件的诉讼方向存在问题,该案件所确定的案由是“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不同的案由对应着不同的举证责任,如果将案由确定为损害赔偿的话,需要证明损害行为、过错、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等,这与案件事实是不适应的,更重要的是,这个案由并不是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直播打赏这个法律关系的准确界定,适用“确认合同效力纠纷”的案由更为准确。

结合各方实际情况,未成年人打赏网络主播确实存在一定的举证难度。一方面,网络打赏行为存在一定的私密性,出现类似的情况,都是发生在家里,很难留下相关的证据。另一方面类似的网络直播平台大多是以手机号作为用户,而因为手机号均是注册在成年人的名下,且相关的金融支付工具也都是注册在成年人的名下。如果没有较为直接的证据,法院可以合理推定案件相关的行为是由成年人做出的。

目前,移动支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带来了些许苦恼,直播打赏只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触到便利的支付方式的一种表现。

针对这一点,刘兴伟律师建议,一方面,监护人应当注意限制孩子使用移动支付的可能性,避免孩子掌握手机支付的密码等,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不仅仅是直播平台,凡涉及移动支付的网络平台的在行业上都应当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异常支付行为申诉系统,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专家观点

家长应拒绝儿童接触网络直播平台

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思宁认为,对未成年人直播平台的注册和准入,现有规定未有相关明确的约束。监管机构或平台管理者可以尝试加入直播平台的评级制度,可以模仿国外成熟的影片评级制度,明确哪些内容适合什么样的人群观看。

张思宁说,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法律应与现实法律对接,国家应尽快推动相关立法,在网络领域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对于直播平台要加强自身监管,对未成年人及时发现即时剔除,平台也应明确网络主播应拒绝接受未成年人的打赏。

张思宁建议,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注意孩子钱、卡分离,网络支付密码不要让孩子知道,未成年人行为有很多不确定性,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孩子没有能力为自己行为负责时,应约束孩子的行为。同时网络直播平台属于成人的娱乐方式,应拒绝儿童接触,其中的内容可能会有儿童不适宜的部分。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16332.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华商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