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30年投融变迁:八会长破解行业发展密码

转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1-18 10:36  阅读 767 次

从风口跌落的典当行正面临着“转型”还是“转行”的艰难选择。不难发现,典当行的生意日渐萧索,不少曾经多年伫立街边的老店已门庭变换。典当行还有发展空间吗?

若问金融业中最古老的行业,毫无疑问是典当。1800年,多少行业湮灭在历史的洪流中,典当顽强地生存下来,带着数不尽的故事和神秘。

典当行的发展,有着相对完整的传承,虽然期间因为某种原因在中国境内消失了35年,至1987复苏,至此,中国现代典当行复兴已满30周年。

这其实是一个充满波澜的30年。其间,它曾拥有金融机构法人的金身,却也深受影子银行的困扰;它曾是央行严监管下的“非货币银行服务类金融企业”,后作为“特殊工商企业”受商务部和公安部的联合监管,如今又面临新的监管变局;它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却依然没有完成行业立法甚至没有一个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它曾经有着乘风破浪的黄金年代,如今却是深陷发展困境,规模和利润都在萎缩。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国共有典当企业8478家,企业资产总额1629.6亿元,同比下降2.5%。典当余额890.5亿元,同比上升0.4%,但相较社融规模,典当余额仅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0.01%。

不难发现典当业市场与潜力,但现今的生存困境犹未破局。围绕典当前世今生,以及已经出现的诸多行业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全国范围内8名协会会长、秘书长及行业人士,寻找“发展”密码。

从“小”生意到“大”生意

目光追溯到复兴元年。

1987年典当行复兴后,典当业大体经过了无序发展的6年,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8月前中国大陆约有典当行3103家,各类主管部门达22个,可3000余家典当行的实收资本只有9亿元,乱象频频。

直到1993年8月,央行对典当行业实施监管,典当业逐渐开始走上了清理规范、适应发展的过程。而随着此后经济环境、监管规则的变化,典当行业的业务和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上海市典当行业协会秘书长吴贤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初期的典当行做的是小生意。

“1992年我做典当行的时候特点是资本金相当小,注册一个典当行50万,经营范围也不大,主要是以名品为主,当期也短,最多半个月或者一个月,费率也很高,结当处理很容易。所以典当行大多规模小,没有能力做大业务,但客源大。典当行门庭若市,我当时每天业务量都在100多笔,最高的时候200多笔。”吴贤达称。

吴贤达还指出,当时的典当行并不能也不会做房地产。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房产证,当时都是使用证、农村的宅基地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证,也没有真正意义的抵押登记。所以典当复兴的初期业务就是名品。典当做房地产抵押是在1998年住宅商品化后,尤其在2000年房地产投资快速发展后,典当行业的经营范围突破了动产质押的范围。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需求满足了典当业高收益、低风险的要求,典当灵活的经营方式满足了房地产对资金快速便捷的需要,从2000年到2013年,房地产的风口造就了典当业的黄金年代。

从目前的典当行业业务结构看,2017年前11个月,动产典当业务占全部业务34.36%;房地产典当业务占50.82%;财产权利典当业务占14.82%,房地产典当仍是目前的业务大头,但动产典当业务和财产权利典当业务占比有所上升,且随着房地产的监管趋严,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保持。

“躺着赚钱”到“经营之困”

根据《2016-2017年上海典当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2013年典当业在资本规模和收益水平都达到了历史峰值。但从2014年起,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持续下降。2013年全国典当行业总资产息费率达到历史最高值10.54%,随后连年下滑,2016年达到历史最低水平5.25%,

而据报告预计,2017年息费率还将进一步下滑至4.43%。行业人士认为,部分典当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管理粗放、流动性风险积聚,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2016年3季度末,行业亏损率达36%。可以说从昔日的躺着赚钱,陡入经营困局亟待转型的境地。

北京典当行业协会会长杨永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典当行业现在面临着多重困境。一方面,行业所处的金融大环境经正在加剧。究其原因,他称,“我们面临着来自外部如商业银行下沉、担保公司、小额贷款、互联网金融以及民间借贷等多方挤压,竞争异常激烈。”

杨永还指出,典当行业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过度监管的困境,某种程度上说典当业和其他行业竞争不完全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典当本身是一个类金融行当,应该有合理的杠杆,原本典当唯一的融资渠道只有银行,现在银行也不能融资,典当融资完全受阻。此外还有社会对行业仍存误解、行业也需加强自律等等。

山西省典当行业协会会长胡晓剑则表示,2014年以后典当企业涉诉情况增多,企业作为原告都是针对不良资产进行清收。可是出现问题并不都是客户坏,而是客户在借钱的时候救急的用途已经发生了改变,他根本不具备偿还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典当行如果继续只从企业利润的角度去做不重视风控,是行不通的。比如过去两年经常出现一些企业用典当行的钱偿还银行贷款的情况,即使有担保这些单也都成为我们现在依然难以处理的问题。客户借典当行的钱4个月就会超过银行贷款,如果资金没有到位,企业会被拖死,典当行也要承担大量坏账,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惨痛的经历。典当行业需要反思、转型的地方很多。

去杠杆下典当行发展新风口

从风口跌落的典当行正面临着“转型”还是“转行”的艰难选择。不难发现,典当行的生意日渐萧索,不少曾经多年伫立街边的老店已门庭变换。典当行还有发展空间吗?来自行业的答案是肯定的。

河北省典当行业协会会长赵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河北省典当行业的发展看,2013年高峰之后逐年下跌,但在2017年实现了止跌回升,河北石家庄典当业今年的增长达到了23%。

“这不是偶然而是发展趋势。”赵越认为。

河北省一家2005年成立的典当行,当时注册资金2亿,2017年总资产额已达29亿元,总资产额到2017年的时候全年到现在1至10月份的放款额达到29个亿,2017年利润增加13%。而在这些优秀企业中,他们坚持的创新、小额、扎实,将让他们越走越精彩。

浙江省典当行业协会会长王鹤群则表示,中国在很多地区金融的渗透度是远远不够的,典当依然有很大的生存空间。典当主要是服务于中小企业和家庭、个人,目前主要的竞争对手是互联网金融和小贷公司。但是根据新规互金对典当的冲击其实不大,而面对小贷的冲击,典当也依然有差异化的优势,关键是如何发辉。

王鹤群还指出,去杠杆对金融行业施加了压力,但典当行业或许将在这一轮去杠杆中获得机会。他认为,典当没有杠杆,只能依靠自有资金和滚存利,而未来几年金融机构去杠杆挤出的业务将有可能来到典当行,关键看各自的水平和能力。

而未来典当行业的发展方向,王鹤群则表示,首先明确,无论监管部门怎么变,典当行本质是金融企业,核心是风险,今后的风险管理一定是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二是在经营方向上一定是连锁化,要面对个性化、定制化、小众化的市场,服务要加强,连锁化是趋势,针对互联网金融难以解决问题。三是未来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大的企业会更强,朝着规范化、资本化的方向发展,而有特色的企业也会大量存在。(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5777.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