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百万,你愿意生娃么?看日本如何鼓励大家多生孩子!

原创 同话财经  2018-08-20 14:53  阅读 2,533 次

中国的计划生育,被定位国策之后,这几年,终于有了调整,首先是放开生二胎,而最近,又有传言要放开三胎,这也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的当下,我国人口政策瞬时而变。

然而,就如同很多网友所说的,当年想生二胎的时候,不给生,如今不想生的时候,又开始鼓励生,这要让我们怎么办呢?

前不久,人民日报发了一篇题为《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的文章,指出:低出生率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开始不断显现。中国的人口红利基本已经用完,老龄化加剧,用工成本上升,社会保障压力大……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仅靠家庭自觉,还应该制定更为完整的体制机制。

说白了,生娃不只是家庭自己的事,也是国家大事。

一、人口老龄化与逐年降低的出生率

当下的中国,正在以加速度进入老龄化社会

民政部近日发布的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从这组数字上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增速非常快,目前,全国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约1000万,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年均增长100万以上。更为严重的是,我国这种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未富先老的现象,使得养老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与老龄化相对应的另一个问题是,人口出生率却逐年下降。

2018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2017年新生人口数据。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口出生率为12.43‰,比2016年下降了0.52‰。而这个数字,还是在二胎政策的刺激下,目前没有明确的二胎出生数字,如果将二胎政策刺激的因素剔除,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的程度可能更加惊人。

在199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2.1%,2000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就断崖式降到了1.4%的超低水平,2017年进一步降到了1.24%(世界平均水平为2.5%)。从上表的数据上看,中国虽然以1720万排名第二,但比印度的2600万少了接近1000万,按照这个速度,印度将在未来5年左右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就是育龄妇女的数量在逐年下降,因此也有专家分析,人口出生率还将持续下降。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全国2010年人口普查数字,当年的育龄妇女(指年龄在15-49岁的女性)约3.8亿人,此后每一年,将新满50岁的女性人数剔除,加入新满15岁的女性人数,可以大致得出下一年育龄妇女的数量(因影响微弱,未考虑相应年龄段死亡人口数量)。

按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到2018年,全国育龄妇女人数约为3.46亿人,这一数据较2017年降低约700万人,创下历史新高。而在2017年,育龄妇女人数比上一年减少了400万人左右。

二、为何现在人都不愿意生孩子?

在前文,已经分析了人口出生率下降,育龄妇女下降,然而,我们国家前几年就逐步放开了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即夫妇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二胎。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而就是在这样的鼓励政策之下,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生孩子,或者不愿意生二胎,这说明中国人对生孩子的态度,已经由过去的“想生却不给生”转变到现在的“让你生却不想生”的局面。

恒大研究院今年曾发起一次12万人参与的生育意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不生”及“生1个孩子”的人总计高达43%,15%的被调查者选择“不生”。

携程集团执行董事长、经济学家梁建章曾撰文指出,中国人的生育痛苦指数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原因在于,高房价、居高不下的育儿成本(主要为教育支出)、看护困难(托儿所奇缺)以及女性参加工作比例高于多数国家,因此中国大城市的生育率处于世界上最低水平。

有人简单的算了一笔账,从经济成本角度去考虑,如今,生一个孩子,需要花费1万元,主要用在孕期检查、孕期营养开支、生产医院支出等;0-3岁期间,奶粉、衣物、尿布,以及必须的生活用品、早教、玩具等5万元;3-6岁时,普通幼儿园托管费,加上伙食费其他杂项,6万元;小学,择校费、书本费、文具、伙食费、衣服、生活用品8万元;初中,学杂费、书本费、补课费、兴趣班、各类其他支出,5万元;高中7万元;大学15万元,加在一起47万元。

实际上,对于城市生活的家庭,一个小孩从出生到成长,需要的费用远超过上面的这些数字,即便在农村的小孩子,如今都得上几个课外辅导班,学几样兴趣班,动不动就是一年上万的学费。

而另外一个方面,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原因除了养不起,大概就是没人照顾小孩了。

在城市生活的年轻人,生活和工作压力都非常大,老年人年龄都大了,年轻的父母,都要为了生活为了工作忙碌,如果让一个人在家全职带孩子,这将面临着收入减少,生活拮据的局面,如果请保姆或者托儿所,意味着又一笔高昂的开支。

再来看看当下的托儿机构,从红黄蓝事件,到携程幼儿园事件,再到各地频发的虐童、吃过期食品事件,就有网友说,看到这些新闻,真的不敢生孩子了,因为“不想生个孩子给别人来虐待”。还有前段时间的假疫苗事件,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对当下的年轻人,生孩子已经不简单的生那么简单,抚育、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问题,都将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因此,人民日报提出,应健全社会保障,让“不敢生”变为“敢生”。很多年轻人不敢生孩子,是因为生不起,需要投入的精力和成本有点超过年轻人所能承受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如果政府能够在这些方面建立品质优良、价格实惠的公共社会保障,那么对于消除年轻人生育顾虑将会产生正向影响。

三、日本采取哪些措施鼓励多生孩子?

在前几年,很多网络文章,都在说,日本进入了低欲望社会,人口老龄化严重,出生率低下。

低下的出生率,不仅仅是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问题,日本政府更是将出生率低下的问题,上升为“国难”。

根据日本政府的估算,到2050年,日本人口将从现在的1.27亿,下降到1亿人左右,减少幅度高达15%。这样一来,日本的国家根基很可能发生动摇。

那么,日本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鼓励国民多生育呢?

前段时间,徐静波的《静说日本》做了一期题为《日本为鼓励多生孩子采取了哪些红利措施》的节目,当中就提到,当下日本政府为鼓励生育,所作出的各种政策和努力。

第一,生孩子的费用由政府承担。女性生孩子,政府一次性补助42万日元(约2.5元人民币)。

第二,每月给孩子发奶粉钱。孩子出生到初中毕业,每个月都可以领1万日元(约合600元人民币)的奶粉钱。如果生了2胎,两个孩子的奶粉钱每月增加到3万日元(约1800元人民币)。这笔钱,市政府每个月会定期汇到你银行的账号上。

第三,生孩子给奖金。这一项政策,虽然不是全国性的,但是比较普遍,日本半数左右的地方政府,给每一位生孩子的家庭,赠送5万到10万日元(约3000-6000元人民币)的慰问金,有的是送一年的大米或牛奶。

第四,产假补助。一些福利比较好的公司,职员因为生孩子而请假,也可以照常拿全额工资。但是如果有些公司经营困难,只发70%的工资,政府便会提供补助。补助金额按休息时间计算,如果休假98天,每天给8000日元(约480元人民币),合计三个月期间补助52万多日元(约3万元人民币)。

第五,育儿补助金。在孩子出生后到未满一岁期间,如果在家休息养孩子,也可以从雇佣保险中获得补助,补助金额为原来收入的50%。

第六,不育症治疗补助。当夫妇有一方或者双方进行不育症治疗(体外受精和显微受精)的时候,因为不能使用健康保险,政府会给予额外补助。每年最多可以拿两次补助,一次15万日元(约9000元人民币)。

以上这些措施,是日本政府的常规性鼓励政策。这些政策不只适用于日本人,也同样适用于在日本生活的外国人。然而,这些政策实行了很多年,出生率依然下降,怎么办呢?

日本政府又颁布了一项“造人革命”计划,主要有三项内容:

1、计划在3年内,让全国所有3-5岁的儿童免费上幼儿园和托儿所。

2、对年收入不足260万日元(约15万元人民币)的低收入家庭, 0-2岁儿童上托儿所的费用也由政府承担。

3、孩子生下之后,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只要停职2年在家照顾孩子,政府给予特别的育儿补助。

今年6月份,日本政府又宣布,准备推出一项新政策,只要家庭年收入在380万日元(约23万元人民币)以下,孩子上大学的学费,全部由政府承担。

从上面这些政策可以看出来,在日本不仅生孩子有补助,上学的费用,照顾孩子还有补贴,基本上是“政府包养孩子”的方式。

将日本的这些政策,与第二部分,我们国家生育一个孩子,到长大成人(大学毕业)相比,可以说几乎费用都被政府包办了,当然,这种政策是不是真的能改善生育率下降的局面,还有待观察。

但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要真的解决出生率低下的问题,或许也需要全方位的着手,而不是在前一段时间某些所谓的“砖家”们说的,收单身税,一味的通过处罚或行政命令的手段去强制,也许那些人是过去经济环境下,习惯了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将当下不愿意生孩子的年轻人当成了敌对势力。

就如同人民日报提出来的,为保证鼓励生育政策的落地,有些省份都表示要在鼓励生育上制定政策,这无可厚非;但更应该注意的是,要把政策落到实处,而不是画饼充饥。

要让适育夫妇切实感受到政策福利,提高生育意愿。

同话财经原创文章,第三部分关于日本相关政策内容根据《静说日本》音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本站链接。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29955.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同话财经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